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规模制盐-《黄金时代之大宋王朝》


    第(3/3)页

    先做一个实验用的流程工序,那就需要全手工来做了,为了将水库中的海水提升到蒸发池中,就建造了若干架脚踏式水车,把水库里的海水提升到蒸发池去,然后再一级一级抽入调节板(又称调节格)和结晶板(又称结晶格),最后进入到卤池。盐卤经卤池澄清后灌入结晶池,晴天时只要十二小时,结晶池内的卤就能凝结成粗盐了。

    这种实验一旦成功,下一步就是采用蒸汽动力的装置来进行全自动化的制盐了,粗盐被从结晶的木架上取下后,在经过粉碎就成了一种雪白精细的盐面!这种场面是的当地任何干活的工匠看的忍不住热泪盈眶!几辈子都再吃那种掺加了沙土的官盐了,这样雪白精细的盐,都是打从娘胎里出来头一次见到!

    “尽管典籍上记载北宋时就有用日晒法获取食盐的例子,但奇怪的是长期以来日晒法仅仅被作用于内陆湖盐井盐,而对于规模最大的海边盐场,古人却一直习惯于“煮海为盐”的落后方式。最多也只是用太阳晒出比较浓的盐卤,然后还是要用柴火煎熬获取固体盐因此古代的盐场工人被称为“灶户”丁建鹏告诉萧明。

    丁建鹏道:“史料有时候也看不懂,用滩晒法制盐是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流传,到咸丰时才大规模推广开来,在此之间民间最常用的一直是煎熬法,这些本地人可能真没见过象我们这样大规模晒盐的。

    灶户们一连几代都是煮盐的。海陆取卤,日晒火煎,煮海熬波,卤水成盐……这些人小时候想必吃过不少苦头。对于制盐的艰难困苦印象深刻,如今被萧明这样的做法就能得到了这么好的雪盐,大概都会受点刺激!

    “西北缺盐为何不直接去青海湖取盐哪?”丁建鹏问道。

    萧明一拍额头叫道:“靠!我都忙忘了,他们距离那么近,只需翻阅祁连山就可以抵达青海,直接去青海湖取盐要方便的多啊!回去就要给阿立玛写信!让他们从宣化府直接向西就可以了!”

    有了盐就算不用同西域和西北进行贸易,也可以对高丽和扶桑和海外南洋做生意,这个不是问题,关键是要取得食盐专卖许可,这个可不是闹着玩的!私人卖盐不是不可以,但你一定要取得官府特批的许可证,并且还要上税,而商家肯定会把这种税款的成本再摊派到百姓头上的,但萧明是什么人,东南地区最具实权的二品大员,这些对他来讲本就是简单的事情。

    大规模制盐也有一一个时间限制,那就是在六月到九月期间,东南沿海的台风季时,尽量减少开工的时间,但在其他时间则是全天开工的,制成的雪盐,被装成一袋一袋的,并打上日昌隆的标志,然后大规模的走私,路上走私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海上走私却是非常红火。

    于是大量的“日昌隆”牌的雪盐被走私到高丽、扶桑、吕宋、琉球等地,换取了大量的白银和黄金,因为这种盐是在是太好卖了,价格比米价要高得多!很多客商都排队等候批发“日昌隆”牌的食用雪盐。

    萧明似乎志得意满,但他心中还有一件事情一直搁在心中,其实这件事情说白了也不新鲜,那就是日昌隆早就布局的烧瓷业!而瓷器正是日昌隆进行大规模海外贸易的主要产品,这东西说什么也是要抓在手里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