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一个心理极端扭曲的人-《华娱璀璨时代》


    第(2/3)页

    认知高一些的人才第一时间惊觉,这些广告语完全不是华夏文明里头的东西,完全就是用来搞男女对立的东西,完全就是在扭曲女性思想观念的东西,证明西方又一波文化渗透开始大批量袭来了。

    这样的东西,不知让多少对原本很好的夫妻离婚,让多少对恩爱待婚的男女分离,又让多少还没确立爱情观的单身女性为之扭曲了观念。

    苏琴,就是其中之一!

    她觉得这些广告语很对啊,女人的青春芳华短短几年,若不能尽展华表体现自己存在的意义,那或许这一辈子也就如同砂砾,被大海一冲就消失无影、无人惦记。

    可要尽展华表,就需要大把的钱来装扮自己。

    大把的钱从哪里来?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找男人,找有钱的男人。

    而有钱的男人,又如何能看上她这个月入三千的人?

    这就需要伪装,这就需要花钱去捯饬自己。

    从两年前开始,苏琴就花费力气打扮自己,买名牌包包、买名牌香水、买名贵服饰。

    月入三千的她没那么多积蓄造,那就去贷款、去找朋友借、去找亲戚薅。

    一步步的,从被企业高层“挖掘”、再到进入“名流圈”、圈子再慢慢往上升级,让她着实是找到了一份份“存在感”和“自豪感”,收获到了一个比一个高级的包包、香水和服饰。

    两年来,收获可谓是不菲。

    但是,表面再华丽,也遮掩不住内在的低级。

    这样的女人都是只进不出的,借了朋友的钱不还,借了亲戚的钱也不还,亲朋好友一个个断交离她而去,她竟是罔顾不理:你们一个个穷酸样,岂知老娘的快活,找你们借钱那是给你们面子好吧,一群垃圾!

    欲望一起六亲不认,自私自利迈向“极乐”,她把此言倒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然而,让她最伤心的是,两年来那些有钱的男人只看重她的表面,却无人有把她纳入所谓豪门的想法,这是让她愁眉不展的情况。

    后经过一位名媛姐们提点,才知道一句话:再华丽的外表,也掩饰不住无内涵、无知识底蕴、无修养阅历、无高贵优雅气质的“土包子”言行举止。

    苏琴恍然大悟,随后决定考商学院,既能结交大富大贵,又能提升自己的涵养,到时候自己就是乌鸦变凤凰,名流场绝对的中心位!

    也不知她哪来的自信,但谁也叫不醒沉浸在自己世界的人。

    可进商学院也要一笔钱,这就需要她又要吊几个凯子来给她买单。

    她的橱窗里明明包包若干,就算打个对折去卖,卖个十来二十个凑个小几十万也不成问题,但这种女人的心思就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仿佛包包就是她的至高荣誉,那么多包包一辈子都用不完,却丝毫没有拿去卖掉解决问题的想法,反而还要继续去吊凯子吊羊毛。

    就在她用甜言蜜语联系各路豪杰的时候,一个轻轻松松赚一笔大钱的机会摆在了她的眼前。

    她虚荣心很强,所以喜欢炫耀。

    贴吧、论坛、微娱、qq空间、qq群,都是她炫耀的平台,每次发几个奢侈品表明自己是富婆,从而迎来各路赞美和羡慕,属实让她飘飘然、美滋滋,并乐在其中,也使得她在网上的社交范围很广。

    就在前两天,论坛上一个消息被她无意中看到,一个轻轻松松赚20万的消息。

    这样的消息即便放在未来反诈宣传遍布全国的时代都有人信,更何况是如今还没有反诈宣传的年代。

    她联系到了雇主,加了qq,报了深圳地址等信息,万万没想到自己符合雇主的任务条件。

    这个任务就是——当众诋毁刘艺妃!

    因爱慕虚荣、借钱不还,导致苏琴的亲朋好友都没了,沉浸在自己幻想有未来的所谓名流社交圈里,且陷得越来越深,但一辈子都大富大贵的目的却迟迟没有达到。

    这让她痛恨有钱人,特别是痛恨有钱的女人,只要是比她过得好的女人,都是她咬牙切齿的对象。

    刘艺妃?

    大明星?

    凭什么演演戏、代代言就能赚那么多钱?

    憎富者、患寡者、包括她这类眼高手低的失败者,就是最憎恨明星的一群人。

    没别的理由,核心点就是自己过得不好、过得不如意。

    嫉妒使人面目全非,生活无情,心中是怨。

    早在两年前换了个生活状态,她就是刘艺妃的黑粉之一,特别是搜到刘艺妃成年礼搞得那么的隆重和有面子的新闻,这就更让她嫉妒和痛恨。

    这两年来,她可没少骂刘艺妃,得知论坛是集火刘艺妃的根据地后,她也加入了黑粉大军并通过两年来的情绪输出成为了黑粉圈小有名气的“清道妇”。

    她不止是恨刘艺妃,是恨所有光鲜亮丽的女明星,但谁让刘艺妃是最火的一个呢,自然就成为了她主力炮轰的对象。

    而眼下的任务是诋毁刘艺妃?

    这不就巧了么,这不就是她日常中经常在做、在发泄怨气的事吗?

    可是,要在线下当众去诋毁?

    心理扭曲的人,往往思维方式都与众不同。

    换作是旁人,估计都没有这么去做的勇气。

    但在苏琴这里,却是引发了另一个很神奇的思考。
    第(2/3)页